新华社北京5月22日电 题:将大运河打造成展示中华文明的亮丽名片——解读《大运河文化?;ご欣霉婊僖?/font>
新华社记者 安蓓
今年2月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《大运河文化?;ご欣霉婊僖?。专家指出,规划纲要清晰勾勒出大运河文化?;ご欣玫穆废咄?、任务书和时间表,为大运河沿线发展谋篇布局,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。
文化?;ご欣眉せ畲笤撕游幕?/font>
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、隋唐大运河、浙东运河3部分构成,全长近3200公里,开凿至今已有2500多年,是中国古代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,是世界上距离最长、规模最大的运河,展现出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勇气,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明,是一部书写在华夏大地上的宏伟诗篇。
“深入认识大运河的文化内涵是推动大运河文化?;ご欣玫穆呒鸬??!薄洞笤撕游幕;ご欣霉婊僖繁嘀破鸩菪∽楦弊槌?、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吴晓华说,大运河贯穿古今、连通南北、跨越江河,承载了沿线地区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迁,是活化的历史文化遗产。推动大运河文化?;ご欣?,必将进一步激活大运河文化基因密码,为中华文化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张廷皓认为,大运河文化带是活态的文化遗产带,必须将“共抓大?;?、不搞大开发”原则贯穿于文化带建设的全过程。规划纲要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基础性措施,为大运河文化?;ご刑峁┝思崾抵С?。
密布河道水系构筑大运河绿色生态带
大运河因水而生,因水而起。吴晓华说,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、顺应自然、?;ぷ匀坏纳拿骼砟?,落实好大运河河道水系治理和生态空间管控任务。
一是要加强较为长期的前期论证,逐步改善河道通水条件,科学恢复利用大运河历史上的连通河道水系,依现实条件择机复原部分大运河实体,不应急于以各类举措大幅改变现有通水通航能力。
二是要推动大运河沿线地区共管生态?;ず突肪持卫砉ぷ?,协同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、生活空间宜居适度、生态空间山清水秀。特别是要严格控制对大运河沿线景观环境有负面影响的产业产能,对其实行整改或腾退管理。
三是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,转变发展方式,在大运河沿线两岸超前谋划建设绿色生态廊道,加强生态空间管控,切实维护好大运河沿线绿色风貌,推动大运河沿线绿色发展见实效。同时,加强大运河与长江经济带、淮河生态经济带等的绿色关联,共同支撑构筑我国统筹东中西协调南北方的绿色发展新格局。
独特文旅资源打造缤纷旅游带
大运河纵贯南北,沿线地区各具特色的景区景点、传统村落、特色小镇和古城古都等构成优质独特的文旅资源。
吴晓华说,日益大众化、日常生活化、产品多样化的旅游不仅是大运河文化传承?;だ玫闹匾绞?,也是大运河水利、环保、生态等建设的重要展示窗口和促进力量。要依托大运河沿线独特的文旅资源和通达的水陆交通,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推动大运河文化?;ご欣?。
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说,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,要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,高水平打造璀璨文化带和缤纷旅游带;要在文化内涵挖掘上下功夫,提炼大运河文化的独特基因与精神内核;要在丰富产品供给上下功夫,为游客提供更加多元和个性的旅游服务;要在品牌体系建设上下功夫,向世界讲好“大运河故事”;要在完善基础设施上下功夫,提升运河旅游景观条件;要在推进融合拓展上下功夫,推动文化旅游与地方特色产业融合;要在完善政策法规上下功夫,为大运河文化繁荣保驾护航。
发挥协调机制赋予大运河发展勃勃生机
吴晓华指出,规划纲要是我国第一个以文化为引领的区域规划,其作用和意义具有特殊性。推动大运河沿线地区文化融通,探索以文化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模式任重道远。
大运河沿线八省市是我国经济社会最发达、城市化水平最突出、发展动力最强的区域之一。2017年,以占全国不足10%的土地面积,承载了全国人口的36.5%,贡献了我国经济总量的44.8%,且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迅速。
吴晓华说,发挥好大运河文化?;ご欣玫幕饔?,顺畅的协调机制是关键。要加大国家层面统筹协调力度,建立健全并充分发挥跨区域、跨部门协调机制作用,推进文化遗产?;?、河道水系治理、生态环境修复、文化旅游发展等方面的沟通合作;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协调,保障跨流域、跨区域管理防控的顺畅衔接;要加强落实宣传推广和公共服务协调机制,推动沿线地区联合展示利用,推动中国大运河走向世界舞台。
-
大数据"坑熟客",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
2018-03-02 08:58:39
-
高质量发展,怎么消除“游离感”?
2018-03-02 08:58:39
-
学校只剩一名学生,她却坚守了18年
2018-03-01 14:40:53
-
有重大变动!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
2018-03-01 14:40:53
-
2018年,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?
2018-03-01 09:01:20